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老人,在美国赌场里养老

维罗阳光 2021-03-22

来源  l 真实故事计划



中国老人,他们跟随子女到美国生活。没有朋友和亲戚,不懂英文,不会开车,在洛杉矶寸步难行。子女在外讨生活,而「家」成为老人的孤岛。而与他们格格不入的赌场,意外成为充实生活的场所。


中国老人

在美国赌场里养老


赌场华人夫妻档


中午刚过,蒙特利公园四五十位年过半百的华裔老人三五成群地在路边闲谈。


一辆灰色的百人大巴缓缓停在他们面前,老人们兴致高昂地上了车。


半小时后,大巴稳稳地停在了一个大赌场前面。


老人们依次下车,走进了玻璃大门。


这些老人是同事们眼里最不受欢迎的客人群体:不但没钱还不懂规矩,举止粗鲁,赢钱了不给小费,输钱时抱怨不断。 


李叔和李婶是老人专列的常客,一周最少光顾赌场四五次。 


我在赌场百家乐区域当发牌员,一次,我那桌的牌路很正,桌前瞬间围满了叔叔阿姨们,吆五喝六地争相投注。然而,众人连赢数把后,牌路急转直下,不少人骂骂咧咧散去了。忙活了半小时,我一分钱小费都没收到。


一对老俩口缓缓起身,老奶奶点了点筹码,说:“娃也怪不容易的,我们赢了一百零五块,五块小费给你。”说着把一枚五美金筹码推给我。


虽然只有五美金,却令我感动。这可是我从“夕阳团”获取的单次最多的小费,赶忙说:“谢谢爷爷,谢谢奶奶!请问怎么称呼?” 


“我们都姓李,你叫······”老爹爹盯着我胸前别着的英文名牌看了半天,拼不出读音。


“叫我小张吧。”我赶忙说。


他们是老东北,都快七十岁了。老爹爹却说:“就叫我们李叔、李婶吧,别把我们叫得忒老了。”




家是孤岛


一天,李婶火急火燎地找到我发牌的桌前央求:“小张啊,阿姨求你件事行不?” 


她说:“今天我们输了不少,老头子死活不肯跟大巴走,你下班方便带我们一脚吗?我们住在蒙特利公园。”


我同意了。


那天,李叔他们奋战了一个白天,输掉了六百美金。他们坐在我车后座上,垂头丧气,一路无言。 


车子开进蒙市,我说:“叔叔阿姨要不咱们去吃顿饺子吧,我请。” 


他们不住道谢,李婶叹口气:“哎,来美国快一年了,还没下过馆子呢。”


2014年春节过后,李叔李婶到美国来投靠大儿子儿媳,来之前逢人便夸,儿子在洛杉矶开了家中式快餐店,当上了老板。 


但儿子的生活压力实在不小。两位老人在美国生活空虚,起先打算去儿子的快餐店里帮忙,可一来手脚不够麻利,二来也不懂英文,连收账、接待都无法胜任。 


他俩赋闲在空荡荡的家里,成了美国式华人家庭空巢老人。




深陷赌场


一天,李叔和李婶从超市买完东西出来,遇见一个在门口派发名片的中年男人,热情地用中文和他们打招呼。


久未碰到和自己主动唠嗑的中国人,老两口停下脚步与他攀谈了起来。男人递来名片,上面印着:赌场专车接送。 


自称本家的“小李”向老两口滔滔不绝:“赌场好地方啊!去了吃喝免费,还能赢钱发财!” 


李叔一个劲地推辞:“不去不去,我们没钱。” 


小李继续狂轰滥炸,颇为耐心地解释了什么叫代币:“有的代币可以直接用来下注,比如,用30美金代币券下注,赢了就给你30美金筹码,输了就把券收回去。有的代币需要押等额筹码,赢了赢双倍!这个月好运来赌场搞活动,坐巴士去的每人送60美金代币!” 


李叔李婶被震住了:“两个人就送120美金?赢的筹码能换真钱?”


小李一拍大腿:“对啊!120美金,真钱!”


李婶激动得两眼放光,转而又担心:“可是我们不会赌,连英文都不会啊。”


小李拍胸脯保证:“那都不是事儿!在赌场工作的大多是中国人,完全没有语言障碍,有啥不会的教到你会为止!” 


李叔和我描绘他生平第一次踏进赌场的场景。那地方华丽亮堂,放眼望去,一两百张桌子,乌泱乌泱的全是人!


最初一段时间,他们经常揣着钱回家,兴高采烈。可没过多久,事情失去了控制,稳赚不赔的代币悄无声息地培养了老人们的赌性。


赌局一旦开始,最终的命运都是惨败。




“充实”的生活


有段时间,李婶常和一个叫“小周”的结伴在赌场转来转去,打得火热。


李婶口中的天津大娘“小周”,60岁刚过。据她自己说,年轻的时候日子过得还可以,后来老公外面有情况,和她离婚了,每月给她很少的生活费。她靠着额外想方设法领取救济勉强度日。 


周姨光顾我们赌场的频率堪比上班,有时一天来两趟,这样就能拿到两张代币券。每一张代币券都是周姨这趟旅程仅有的希望,一旦输掉了,她就得两手空空在赌场闲晃,苦熬三四个小时的无聊时光。


每趟大巴都有固定的开拔时间,到点了,大巴才会回程。 


搭上李婶的一个月后,周姨找她借了一百美金。打那以后,周姨再也没有在好运来赌场出现,电话停机了,李婶的一百美金打了水漂。


李婶不后悔:“钱没多少,不还就不还了吧。可她模样太可怜了!” 


孙晓夏和孙晓香是上海来的亲姐妹,在黑月子中心打临时工,谁家有孕妇要生了,就住过去当月嫂。一个月工资加小费能拿到4000美金。她们每做完一单生意,找华人开的地下兑换点将2500美金打给家里。


她们黑在洛杉矶多年,不租房,没有家,下工后,就从月子中心搬到家庭旅馆。伴随她们的只有两三个走哪带哪的大旅行箱。


相较于其他乘客,她俩算是豪赌客,一次性就把腰包里的一千多美金全掏出来换筹码。


每逢钱快输光了,她们会在微信上四处联系月子中心老板,寻找上工机会,进入下一个轮回:挣钱,往家里打款,把剩余的钱输个精光。

 

来自河北的葛大爷,中年丧偶,女儿嫁给了老外,老外不同意和老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女儿只好单独为老父亲租了公寓。葛大爷每天往返不同赌场,吃顿免费午餐,和中国来的同龄人聊聊天,顺便把代币用掉,权当娱乐。他很享受:“这种生活很充实,比成天在家独自对着电视强太多了。”




嘈杂≠生活


工作日时间,百家乐区白天档发牌的荷官能挣到的小费少的可怜,周末还算过得去,因为有大量“正常”客人的光顾。大款王姐是其中一个,她只在赌场中央的VIP大桌上打百家乐,每把下注三千美金起。但凡她心情好或是赢了钱,会给每个轮值的荷官和经理小费,一百美金起步。 


某个周末,正值我在王姐包桌的赌桌上发牌,尴尬的一幕发生了。


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步履艰难踱到了桌前,用听不懂的吴侬软语朝王姐轻声说了些什么。


王姐面露愠色,回了老太太几句,像是在数落她。


很明显,老人在赌场伸手找他人要钱遭拒了。 


保安发现了,大步流星朝我们桌走来,问王姐:“需要帮忙吗?如果有人骚扰你,我可以把她赶出去。”


王姐说:“不用了,她是我妈。”


保安火速道歉:“Oh,sorry!” 


我也吃了一惊,这位输掉代币券后会不舍地从兜里掏出皱巴巴十元、二十元纸币购买筹码的老人家,竟是王姐的妈妈? 


王姐把一枚一百美金的筹码从成堆的筹码中拨出,朝桌上一放;老太太默默地拿起来,转身朝最低下注区方向一脚深一脚浅地过去了……


下班时分,我打了个电话给李婶,电话那头传来赌场特有的嘈杂环境声,李婶说:“我们在W赌场,这边本月有活动,坐大巴的每人送50代币券,还有人半价收券!我们一天跑两趟,不赌博的话净赚100美金!一个月就是3000美金啊!”


她声音亢奋,微微颤抖。


W赌场的揽客活动结束后,李叔李婶又回到好运来赌场。我问他们有没有攒下3000美金,他们失落地摆手闪避。


(文图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后赘语:

在人世间行走,我们走过的不光有空间,还有时间。那么,在许多不同时空里,我们会遇到哪些有趣、有味、值得深思的光景?





延伸阅读:

华裔老人在美国过着怎样的生活?真相令人泪目……

转载自 l 精英说 


每天中午,美国蒙特利公园市的丁胖子广场附近都会聚集起一群黑头发、黄皮肤的老人。


他们朝着道路的一个方向热切地盼望着,等待着,直到一辆灰色大巴在他们面前停下。


老人们兴高采烈地涌到车上,仿佛这辆车会带着他们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


然而,这辆车的终点站,是一家赌场。



这是在旅美华人张火麟在非虚构小说《在赌场里等死的中国老人》中描绘的场景。


在他的笔下,有李叔、李婶、王姐这些跟着子女移民到美国的中国老人。他们熬了一辈子,终于将孩子培养成在美国读书工作的精英。


然而,跟着孩子移民到美国的晚年生活,却不如他们想象得那样美好。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陌生环境…… 最可怕的是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隔离感,让他们仿佛一夜之间变成“囚禁”在美国小别墅中的“空巢老人”。



在这个时候,纸醉金迷的赌场,难以抑制的胜负欲,就牢牢攫取住了中国老人们孤寂的心。


“在赌场里养老”,成了这些刚刚实现美国梦的中国老人怎么都没有想到的结局。




-01-


1991年,著名的华人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推手》(Pushing Hands)在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一举斩获了十个奖项。这部电影展现的,正是美国华裔家庭的“空巢老人”问题。



在美国工作的晓生放心不下远在台湾的父亲老朱,于是便和美国太太玛莎商量着把父亲接来美国养老。


家人团聚,原本是件好事。久而久之,玛莎却发觉和语言不通的公公生活在一起实在别扭。


换作是美国老人,往往会选择自己独自居住,并不会和子女挤在同一个屋檐下。



深谙太极功夫的老朱,还经常会在家里练习“推手”,这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玛莎愈发烦躁。



和儿媳妇之间的裂痕,不仅折磨着老朱,也折磨着左右为难的儿子。远远望着小别墅中透出的温暖灯光,老朱感觉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



老朱选择了离家出走,但由于不会说英文,他干不了其他工作,只能在一家中国餐馆刷碗。


白天,老朱像机器人一样拼命地洗碗,晚上则累得瘫倒在出租屋的床上。



某天,饭馆老板以老朱手脚不灵便、洗碗太慢耽误出菜为由,执意要把老朱赶走。


一直在忍让的老朱也动了真怒,发狠说自己绝对不会走,除非饭馆的人把他“请”出去。



果然,饭馆伙计根本挪不动练过“推手”功夫的老朱,连美国警察来了,也根本无计可施。


就在大家乱作一团的时候,老朱的儿子和儿媳妇,终于在新闻里找到了失踪多日的父亲。



在晓生和玛莎的帮助下,老朱终于重获自由。然而他怎么都不愿意回去和孩子们一起生活,而是留在了在一家中国武术馆教授“推手”功夫。


老朱已经认定,哪怕不能享受天伦之乐,也好过在儿子家里“寄人篱下”,平添许多忧愁。




-02-


小说和影视剧中反映的华裔老人跟着子女移民到海外却出现诸多不适的问题,并非空穴来风。每当它在现实生活中爆发,也总会让人唏嘘不已。



去年11月,一位81岁中国老太太被“丢弃”在美国机场的新闻就在海内外媒体上刷了屏。


这名中国老太是一位离异的退休教师,她独自把女儿拉扯大,支持女儿从顶尖高校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然而女儿与美国丈夫组成的新家庭,却无法接纳在语言和文化上有隔阂的她。



当时,老人原本预订了11月6号的机票准备返回北京,但不知何故,老人的家人却提前三天将她送到了机场。


不会说英文又没有带够钱的老人,就这么在机场“流浪”了整整两天。当机场工作人员发现不对劲的时候,老人已经虚弱得无法站立。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人终于入住了机场附近的酒店


此事一经爆出,国内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齐齐指向老人的女儿,说她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而当记者问到老人在困境中为何不联系家里人时,她只是叹了一口气,表示自己并不想再给孩子“添麻烦”,当时只想尽快返回北京。



-03-


有人说,美国是老年人养老的天堂。优厚的物质条件、完善的福利制度、三代同堂的欢乐,这些都在吸引着在美国生活的中国年轻人,想尽办法也要把父母接到美国来安度晚年。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会超出孩子们的预期。


对于年迈的中国老人来说,他们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离开熟悉的亲朋好友。


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他们不会英语,不会开车,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儿女又因为工作繁忙不能时时照料,他们唯有独自承受中美生活方式的冲突和差异,甚至于患上抑郁症。



美国帕洛阿图大学的Joyce Chu教授曾针对华裔老人心理忧郁与自杀问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每100名华裔老人中就有15人有自杀念头。


事实上,自从2007年以来,纽约地区就已发生了十多起华裔老人自杀的事件,其中有70%的自杀者生前深受孤寂和抑郁的困扰。



而Joyce Chu教授的调查报告则指出,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身处异国的文化语言挑战,华裔老人极易苦闷忧郁,产生自杀念头的概率及实际自杀率都比美国其他族裔的老人更高。




有人说,把父母接到美国同住,往往会变成一件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局的事情。


其实,“空巢老人”现象在世界上每个角落都存在,只是在跨越国界的背景下,其中包含的负面影响和负面情绪会因文化差异而无限放大。


如果你决定将父母接到异国安度晚年,请记得一定不要只给他们面包和楼房,长大成材的你温暖的爱意和体谅,才是他们更需要的东西。



References:

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a2c634fd1f149a24700000f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6-11/14/content_93281.ht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Gua_Sha_Treat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ushing_Hands_(fil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96bfdcf0102wboy.html

http://www.juwai.com/news/233500.htm

https://www.paloaltou.edu/faculty/joyce-chu

http://www.steppingstonehealth.org/documents/AsianAmericansstrugglewithsuicide-SFGate.pdf



记录北美生活 有态度 有温度

力读人间好书 有广度 有深度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加关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欣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